ico
详情
当前位置:
首页
详情
阅读分享会第三期《松柏长青》第一场分享
日期: 2025-05-22
浏览量: 105
来源: 扬子发规处(职业教育研究院)

阅读分享会第三期《松柏长青》第一场分享

2025年5月20日下午,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开展阅读分享会第三期《松柏长青》第一场分享。多位同事结合工作实际分享深刻感悟,从成光先生的文字中汲取到了推动学院发展的精神力量。以下是四位老师分享的主要内容。

招办主任贾明明在感悟中强调“业绩是奋斗出来的”,通过回顾扬子学院从2016年在校生3000人到2025年预计突破15000人的增长历程,用连续9年的招生数据(2017年录取1291人至2025年分类招生5025人、夏高招预计6980人)直观展现奋斗成果。招生工作需“醒过来,走出来”,主张摒弃传统宣传模式,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短视频、开展直播互动,挖掘学校特色元素(如跨学科课程、校企合作项目)进行定制化宣传,推行“一生一案”策略。同时,强调要深度沟通考生及家长需求,提升招生精准性。工作中要敢于挖掘潜能,通过拆解任务、逆向思维、主动探索陌生领域突破能力边界;批判“叫穷”“等靠要”的消极心态,倡导以创新思维解决问题;肯定学院“唯能力、重业绩”的用人导向,既重视招生骨干的提拔晋升,也鼓励新人通过实战展现综合能力,同时倡导教职工积极考研提升学历,为长远发展蓄力。

夏鹏举主任深受文中“从酒桌、麻将桌醒过来”的改革呼吁触动,结合董事长“能力是熬出来的,业绩是逼出来”的教导,反思个人成长需主动突破舒适区,挖掘潜能。他以美的集团供应链副总和董事长为例,强调学历提升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,认为平台越大越需知识储备支撑。他将文中“贫穷心态”与集团批判的“小农意识”类比,指出其对个人和企业发展的阻碍,倡导摒弃“叫穷”“哭穷”的消极心理,以“智慧生财,思路决定出路”的积极态度应对挑战,将个人发展融入扬子的发展战略,实现价值最大化。

张磊院长将《来自南陵的乡愁》视为“专题党课”,提炼出三大精神内核:

实干精神:文中干部扎根贫困县,从修路、发展企业到机构改革,以“胸有大我”的担当推动南陵旧貌换新颜,启示扬子学院建设需脚踏实地、真抓实干。

无畏精神:面对经济落后困境,南陵建设者不等不靠、不怕艰难,开辟发展新路。学院“申本”“创本”阶段亦需这种意志坚定、勇往直前的精神,征服发展中的阻碍。

初心精神:作者将南陵视为故乡,一生为民谋发展,体现“持之以恒的不变初心”。他呼吁年轻一代传承这份赤子之心与家国情怀,在学院面临挑战时,立“经邦济世之志”,以“落其实思其树,饮其流怀其源”的感恩心态,用心血和汗水助力学院“出圈”。

法法院长从文化与发展视角解读乡愁,指出文章通过“龙脉”传说、李白足迹、青铜文化遗址(如大工山古铜矿冶遗址)等元素,构建了南陵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使其成为乡愁的重要载体。文中南陵从贫困县到活力城市的蜕变(如改善电力、交通设施,推动工业化),展现了“走出来”“醒过来”的坚韧与创新精神,这种精神既是个人记忆,也是城市文化的核心。法院长强调,乡愁作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纽带,赋予人们“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”的积极力量,呼吁从历史中汲取担当、牺牲、尽责的精神境界,以文化自信推动学院发展。

四位领导的感悟虽视角各异,但均聚焦“奋斗、创新、担当、成长”的主旋律,既展现了《来自南陵的乡愁》的思想魅力,也彰显了扬子教职工以学促干的积极风貌。当前,扬子学院正处于改革发展关键期,全体同仁将以此次共读为契机,传承文中的奋斗精神与智慧力量,在招生攻坚、内涵建设、人才培养等工作中突破创新、勇担使命,共同书写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!